网站正在调试!
星期

意见箱

意见箱X

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省林业局        阅读:2819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年来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各地对野生动物、濒危动植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有些物种甚至在消失多年后又开始出现。

吉林:野生东北虎新个体现身

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一段野生东北虎影像。经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博士鉴定,该视频中的东北虎是一只刚成年的青年雄性东北虎。

天桥岭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焦林旺介绍,2015年至今,该局的红外相机已经5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影像,但以前都是在夜晚拍摄到的,这是首次在白天清晰地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影像。经过专家鉴定,这次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是一个新的个体,以前没有在天桥岭林区拍摄到过。

据吉林省林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天桥岭林区位于长白山脉老爷岭支脉南麓,划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面积为184551.18公顷,是吉林珲春和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扩繁种群寻找新家域的潜在定居地,也是来自俄罗斯的东北虎豹沿吉林和黑龙江交界地带向长白山腹地扩展的关键生态廊道。(记者 孟海鹰)

江苏:摸清动植物家底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目前,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江苏共发现各类物种4588种。

为系统掌握全省生物多样性情况,提升生态保护水平,2017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完成了全省39个试点区域的调查工作,共记录省内物种数4588种,包括陆生昆虫1401种,淡水水生生物1380种。

据了解,近几年环境“敏感”物种增多,一些“久未谋面”的物种也重回大众视野。比如通过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鳃鲈鱼在2019年于灌云县灌河入海口燕尾港现身,由于四鳃鲈鱼对生存环境和洄游江河的水质要求甚高,这显示灌云县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两栖动物方面,盱眙县境内首次发现11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虎纹蛙成体,这证明了盱眙县近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

参与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王备新发现,随着全省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物种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为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江苏已将8大类407个区域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空间管控措施,并将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2.49%确定为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全省31个自然保护区庇护了省内近六成物种。(记者 秦华江)

珍稀候鸟现京城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今年春天,北京88个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百万余只。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而它们的出现,也成了首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天鹅是北京的“常客”,也是“稀客”,“常客”是因为它们每年春季都来,“稀客”是因为其春季迁徙期来京数量一般都在三五百只不等。今年春天,它们却扎堆儿来了1000余只,观鸟爱好者们都惊呼今年是“天鹅丰收年”,而延庆野鸭湖也摇身变成了“天鹅湖”!今春天鹅选择的休憩范围也比往年更广。

为什么越来越多珍稀鸟类造访北京?“有吃、有喝、安全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一个地区补给和休息的基础条件!”据鸟类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武表示,如果条件不合适或感觉不安全,它们不会降落或宁愿放弃“补给站”继续迁飞,所以,鸟类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

越来越多的鸟儿用翅膀为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点赞”。据市园林绿化局的数据显示,通过多年的绿化建设,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2019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8万亩、城市绿地803公顷。

在绿化建设中,北京还注意实现林地的互联互通,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统筹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多种食源植物。一系列生态措施的落地让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完善,环境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善。(记者 贺勇)

云南:高黎贡山发现濒危植物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日前对外宣布,科研人员在该保护区保山段发现一个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居群,个体数量达31株。这是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首次发现滇桐。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生态学博士徐聪丽介绍,滇桐属落叶乔木,其分布区域狭窄,居群稀少,数量不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植物。

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刀志灵提供的线索,此次发现的滇桐野生居群位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段腾冲境内,主要以单株或少见的两株、三株存在,其中最大的一棵滇桐高近30米、胸径100多厘米,初步推测树龄在200年左右。护林员把在野外收集到的116粒滇桐种子带回开展发芽试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已有两粒滇桐种子发芽,“如果育苗成功我们将移到室外回归种植,以此增加滇桐的数量。”(记者 林碧锋 赵佩然)